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朱德、陈毅及林彪登上山顶,眼望硝烟弥漫的战场,他们的眼眶湿润了:只见战场上尸横遍野,倒下的红军战士个个怒目圆睁,有的紧紧地抱着敌人,有的双手卡住敌人的脖颈,口嘴里衔着敌人的耳朵或鼻子……
1928年冬天,井冈山地区出现了少有的寒冷。入冬以来的几场大雪铺天盖地,把井冈山裹得严严实实。但是漫天风雪没有挡住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江起义的部队红五军四、五纵队和军部直属队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朱毛红军的力量大大增强了。
但此时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队,已商定了对井冈山红军的第三次“会剿”计划。很快敌人调集3万军队兵分五路扑向井冈山。大军压境,井冈山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本来经济上就存在极大困难,两军会师后人员大增,更加剧了经济上的危机。
为了打破敌人新的“会剿”,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彭德怀率红五军和袁文才、王佐的部队留守井冈山。
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突围后,敌湘赣军“临时指挥官”何键急令“进剿”军第一路李文彬部和第五路刘士毅部四个旅的兵力,闻风尾追而来。本来毛泽东并未打算走远,他是力主巩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红四军主力突围下山,原本是想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把“会剿”井冈山之敌引到赣南,以解井冈山之围。不料,此举并未完全调动敌人,何键虽派出两路人马追来,但仍将三路大军紧围井冈山,尤其是2月中旬当红军主力到达赣西南时,井冈山竟被敌人占领,“围魏救赵”的计划落空。在此情况下,返回井冈山已不可能,毛泽东、朱德与陈毅决定到闽赣边交界处打游击,并相机开辟新的根据地。
2月9日,红四军抵达瑞金以北30公里处的大柏地。此时正逢农历大年三十。为了甩掉紧紧尾随的刘士毅部,让部队过一个像样的年,毛泽东一直思考着歼敌的计划。
部队抵达大柏地后,毛泽东被这里的险峻地势所吸引:只见一条长长的狭谷弯曲向前延伸,这条瑞金通往宁都的要道,两侧全是巍然矗立的高山,实乃打伏击的理想场所。毛泽东暗暗拿定了主意。
此时,陈毅气喘吁吁地爬上山来,他一见毛泽东便说:“刘士毅咬得很紧,我们屁股后面总不能拖个尾巴,应找个机会教训教训他!”
陈毅的想法与毛泽东不谋而和。毛泽东以幽默的口吻说:“大年三十,人人过年,我也正想吃顿红烧肉呢!眼下正是饿汉遇见门前食,岂有不打之理!”接着,毛泽东让警卫员立刻将朱德请来。三人在一座名叫“王家祠”的祠堂内,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
部队听说要打仗,情绪一下高昂起来,都盼望在年三十打个痛快仗,过个痛快年。
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很快定下了作战方案:在大柏地布下口袋阵。其部署是二十八团和三十一团主力分别隐藏在大道两侧的东西两面山上,形成夹击之势,同时令特务营和独立营前去实施诱兵之计。鉴于刘部属湘军劲旅,为慎重起见,毛泽东决定林彪(时任团长)率一队人马绕到山口外埋伏,以作奇兵之用。
2月10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一。拂晓时分,只见远处一支大队人马急速而来,滚滚烟尘直冲云霄。刘士毅走在最前面,他骑着一匹高大的乌龙马,显示出一副十足的绅士派头。当敌军抵进大柏地进入我军伏击圈时,埋伏在四面山头的红军突然发起攻击。刘士毅的乌龙马身中数弹,嘶叫着将他掀下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刘士毅忙趴在地上,指挥山炮掩护部队向两边山坡迂回进攻,企图夺取红军阵地。
就在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时,只听山谷口忽然枪声大作,林彪率队从敌人背后冲杀过来。刘士毅腹背受敌,一时阵脚大乱。在右翼高地上指挥的朱德也乘势率红军冲出掩体,朝着山下的敌人直扑过去。
正当毛泽东率领左翼高地上的红军对敌实施反击时,指挥所侧背后突然遭到敌人偷袭。原来,刘士毅毕竟不是空心绣花枕头,当遭我四面伏击后,他很快派出一支突击队悄悄绕到后山,企图偷袭红军指挥所,配合山下湘军对红军实施反包围。幸亏排长陈满崽率领的警卫排及时发现了敌人,并进行顽强抗击,才使毛泽东得以脱险。但就在这次反偷袭战中,负责掩护毛泽东的警卫排战士大部壮烈牺牲。
毛泽东突出包围后,与朱德一起指挥红军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经过一整天的激战,部队付出了惨重代价,终于击退了刘士毅部,歼敌800多,缴枪800支,取得了大柏地恶战的胜利。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朱德、陈毅及林彪登上山顶,眼望硝烟弥漫的战场,他们的眼眶湿润了:只见战场上尸横遍野,倒下的红军战士个个怒目圆睁,有的紧紧地抱着敌人,有的双手卡住敌人的脖颈,口嘴里衔着敌人的耳朵或鼻子……陈毅在1929年9月给中央的报告中曾对这种情况作了叙述:“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得最后胜利。”
目睹这一悲壮的场面,毛泽东不禁怆然泪下。因为这是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打了这个胜仗,整个局面顿时改观。红四军摆脱了被动局面,取得了作战的主动权。1933年,毛泽东再经大柏地时,眼前仍浮现出当年的作战情景,不禁有感而发: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大柏地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决定先回师宁都,尔后直趋东固,随之乘势攻打福建汀州,待把敌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汀州方向后,再暗度陈仓,迅速折回赣南,攻占瑞金,为创建一个新根据地确立一块营盘。按照毛泽东的计划,部队迅速撤离大柏地,回师向北,直逼宁都。
此时,宁都守敌赖世琮正大摆筵席,庆贺所谓“朱毛共匪在大柏地全军覆没”的“上上大捷”。他们万万没想到,此时红军已神速抵进他们的眼皮底下,许多酒肉之徒还未弄清怎么回事,便做了红军的刀下鬼。仅用了十几分钟,红军便攻占了宁都城。接着,毛泽东和朱德又率队挺进赣南,于3月12日深夜进入闽西境内,先克长汀县四都,14日又占领了闽西边陲重镇汀州城,在长岭寨一举全歼了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击毙敌旅长郭凤鸣。红军进入汀州后,四处张贴布告,宣传红军宗旨,阐述民权革命的意义,致使朱毛红军名声大振。
长岭寨大捷,威震闽西,沉重打击了闽西的反动统治阶级,给闽西党和人民以很大鼓舞。
红四军攻占汀州城成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后,又与上杭、武平、永定、平和等县委取得了联系。
为了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红四军前委在汀州“辛耕别墅”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在赣南、闽西20余县的范围内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游击战争,体现出毛泽东创建新的、大范围的革命根据地的思想。
不久,毛泽东在代表红四军前委致中央的信中,又进一步提出“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方针,以群众公开割据,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由此一割据与湘赣边之割据连接起来,形成一坚固势力,发展为前进之根基”。在这封信中,毛泽东大致勾勒出了创建赣南、闽西根据地的雏形。然而,就在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突围离开井冈山后不久,数万湘军、赣军向守山的红五军发起了猛烈进攻。彭德怀率领七八百名红军英勇抗击,奋力抵抗了半个月,终因敌我力量过分悬殊,井冈山黄洋界、八面山及白银湖阵地相继失守,部队伤亡惨重。彭德怀只得率领仅剩的五百余人拼命突出重围,井冈山终于失陷。
彭德怀突出重围后,带领部队奔袭安远县城,并从缴获的一些报刊文件中得知朱毛部队在汀州一带活动,他急忙派人前往长汀寻找毛泽东。不久,他收到毛泽东的一封亲笔信,信中要他即刻率队行动,配合红四军攻占瑞金。4月1日,两军终于在瑞金会师。彭德怀与毛泽东实现了“第二次握手”。随之,两路大军相继打开了兴国、宁都、瑞金、于都等县,并以迅捷的动作,在赣南开辟了一片革命根据地。
蒋桂战争硝烟未散,紧邻粤东地区的闽西大小军阀为了各自的利益,先后投入了混战。闽西军阀陈国辉也奉命人粤讨桂,致使闽西一带兵力空虚。中共闽西临时特委书记邓子恢及时将闽西南地区的敌情变化写了书面报告,派人赶赴赣南送交红四军前委,请求红四军再次入闽。毛泽东、朱德及陈毅接到邓子恢的书面报告后,得知闽西不仅有早年暴动组织起来的红军“独立营”,而且有“铁血团”和秘密会,群众基础好,便立即率红四军向闽西挺进。红四军一路横扫过去,三次攻打龙岩,直捣闽西土著军阀陈国辉的老巢,继开辟了赣南根据地后,又开创了以上杭、长汀、龙岩、连城、永定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后来这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初步实现了在赣南、闽西建立大范围根据地的战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