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首先要深刻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丰富内涵。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社会公德涉及的只是一个社会共同体中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但它是公共关怀和公共精神的基础,在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指注重个人形象,讲究必要礼节,在人际交往中,衣着整洁,举止文雅,说话和气,用语得当,守时守约,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相互礼让,遵守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不影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助人为乐就是要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为他人着想,要关心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人士,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爱护公物是指要以主人的态度对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共同劳动成果,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反对损坏公物、化公为私。保护环境,概括地说,就是强化生态观念,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存环境,要爱护花草树木、野生动物、人文景观,注意节约用水,积极防治废渣、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遵纪守法就是要增强法制意识,学法、知法、用法,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执行法规、法令和各项行政规章,遵守市民守则、乡规民约、厂规校纪和有关制度,要见义勇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判断人们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了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五项基本规范,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的职业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全体从业者通过互相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幸福。服务群众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也是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奉献社会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
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节家庭内部成员间关系、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道德规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最后的精神港湾与情感归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明确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社会主义的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要求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都要有奉献精神,都要为他人服务,一人有难,全家相助,形成一个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和睦家庭。在家庭生活中,每个成员都要关心家庭这个集体,共同治理好家庭,个人利益服从家庭的整体利益。同时,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多一分爱心,要尊重人、爱护人,要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邻里团结,和睦相处。
个人品德主要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及价值趋向,是个人道德自觉的结晶,也是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在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良好的个人品德是形成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基础,有利于全社会的道德建设。
个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所构成。道德认识是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德的首要环节,是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个体在社会实践和生活经历中基于自身立场、观点所形成的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好恶、爱憎等心理活动。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或决定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自觉自愿地作出抉择、克服困难的顽强力量和坚持精神,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影响。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道德品德转化的关键。道德行为是个人道德品德的外部状态,表现为语言和行为习惯。只有在道德实践中,个人品德才能形成、巩固、成熟,成为人生整体行为的一贯倾向和稳定特征。社会实践不仅是人们形成品德的客观基础,而且是人们改变自己已经形成的品德的基础。